不必去改變那個點,「接受/接納」才能從那個「此時此刻」開始,抗拒、恐懼自己的無能,「拒絕承認」則永遠停在過去或冀望未來。坦然接受情緒並安撫,尋求支持,不花時間想各種逃避,才有機會思考以自己的責任可以怎麼繼續前進,「接受現況、接納自己」,永遠都來得及。

DSCN2602

故事:接受還是逃避?

多年前同仁排給我一位督導,他素來以嚴格聞名,表情也較嚴肅,心想又是一件別人不要的推給我,不過既被安排也是要尊重,於是接受,等著被電。督導聽了我的錄音檔,果不其然,當場被揪出許多欠妥當的細節,他講的很有道理,唯一難過的是:「我作錯的還蠻多的!」,覺得臉紅羞愧。

可能是身為心理師的習慣,想著自己怎有這樣感受:「作錯就改」不是很一般嗎?然後領悟:「不是,被別人發現自己不足之處還要在他面前承認,真是一件很難的事。」多數時候,我們會逃避,會手按頭打哈哈作緩衝。

原來同仁不喜歡這位督導是因他講評直白,連你的心理狀態都掌握,講太多都是推託,無所頓逃、沒有緩衝空間,當我感覺「我作錯的還蠻多的!」時,這督導的風格不會安撫,反而希望直接面對,迅速接受自己的缺失,好有更多時間探討怎麼改進。其實令人害怕的不是這位督導,而是這種感覺出來時,一時之間難以承受,也沒被照顧(原有期待督導來摸摸頭之類)。

我當時沒想這麼多,心想確實是自己作錯與不足,儘管難過,仍不多管那個羞愧及沒被照顧的感受,我說:「是,你說的對,是當時我沒想到。」督導反應也有趣,他一副「你怎麼沒辯解,反倒坦然接受?」的表情,我想,大概是很多人這個階段都「逃避」上述情緒吧。可是,這實在是再普遍不過了,人性如此,誰也不喜歡被揪出自己想隱藏的不足之處。

「接受現況、接納自己」,是最難的起頭

十幾年的諮商實務經驗,也發現讓案主接受現況並接納自己不足,真是最難的起頭。怎麼接受現況?沒錢、過重、沒內涵、遇不到好男人、搞不懂人際相處、事情找不到要領;怎麼接納自己?不聰明、身材不好、需要朋友、不夠堅強、不想孤單、情緒敏感、害怕、衝動、逃避…

我們文化裡對「self(自己)」的概念,由「關係自我(self in relation)」開始,在人際脈絡裡尋求自己是誰,從別人的反應中來認識自己,掌聲就是存在證明,好似要別人先接納,才能肯定自己。

童年本來如此,孩子需要成人的認同,這是文化習慣,如果有關係資源,何妨多尋求支持;若孤單長大,尋求信仰或神也是可以,當心裡認為有至高主接納自己,也會長出力量;也可以往內尋求,從內在修補與己的關係,長大成熟的定義是『逐步接納自己成長中的不完美與傷痕,但逐步改變表達需求的方式。』

有時候我們作不好,可能是方法問題,也可能是心理軟弱,然而太投入過去也得不到如何改變的答案;有時候,意外就是發生,那是上帝才知道的安排,人不能控制;有時候,別人就是離開,有他自己的考量,就算我們作得再完美也是一樣;有時候先天環境不如意,家人性格、關係有許多誤解與偏執,父母也有他們的問題。不必去改變那個點,「接受/接納」才能從那個「此時此刻」開始,抗拒、恐懼自己的無能,「拒絕承認」則永遠停在過去或冀望未來。坦然接受情緒並安撫,尋求支持,不花時間想各種逃避,才有機會思考以自己的責任可以怎麼繼續前進,「接受現況、接納自己」,永遠都來得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