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尋找心理師的原則:1.是否耐心傾聽、2.是否願意解說、3.是否談得來。
  • 心理諮商的迷思:1.改變沒有炒短線的、2.不要問成功率多少、3.心理師不是拯救者,是助人者。
  • 諮商前可以先預備的:1.諮商主題:想聊什麼內容、2.諮商目標:想得到什麼成果、3.時間與金錢:預計花多少代價。

anthony-tran-vXymirxr5ac-unsplash.jpg

什麼是「心理諮商」

每個人在人生過程都會碰到一些問題、低潮或壓力,且慣以熟悉但不見得適合的模式行動,「心理諮商」是協助當事人面對自己困擾的一種特殊情境,助你自我探索,開發內在能量,透過「談話」進行療癒與解決問題的專業服務。諮商時會與心理師坐在一間安全的諮商室裡,暢所欲言,心理師能了解你的感受,釐清困擾根源,一起合作出解決問題的行動。

一、尋找心理師的原則

心理諮商除了理論技術外,諮商關係也很重要,有賴兩個人彼此合作。每位心理師的理論、信念、流派與個人風格不同,尋找適合與否的方向在於是否能「彼此合作」,共同決定屬己的治療步調及關係。底下有三項簡單指標:

1.是否耐心傾聽

諮商不是看病,你講症狀他開處方,每節談話時間約30分到1小時不等,時間既然長,專注傾聽你的問題、情緒及故事就很重要。諮商是跟人工作,不是跟病工作,每一個人皆不同,認識了人,才有下一步。

2.是否願意解說

人不做多餘的動作,行為背後必有複雜原因及心理意義,心理師清楚分析你怎麼了意義不大,重要的是能不能讓你聽懂且讓你意識到自己怎麼了;你不需懂心理學各家理論,但你可以問問題、甚至質疑,心理師願意解說心理原理,給討論空間。常常人的困境來自內在混亂及矛盾,先讓你看見自己,有全局的概念加上安心說明,才是彼此合作的治療模式。

3.是否談得來

心理師不是絕對權威,諮商關係的合作跟兩人契合度有關。你喜不喜歡心理師的談話風格、價值信念或治療步調,可以憑藉初次會談的印象及感受來選擇,或者也可直接表達你想要的方式,心理師通常就會調整。談得來才能合作,否則換人比較快,不必勉強自己。

二、心理諮商的迷思

選了適合的心理師後,對心理諮商與改變的概念也要正確期待,擲筊卜卦各有所愛,勿要錯愛阻礙治療。

1.改變沒有炒短線的

就時間向度來講,諮商分為「長期諮商」、「短期諮商」及「諮詢」。「長期諮商」涉及人格改變,以年為單位計算,「短期諮商」主要在行為改變,從幾週到幾個月不等,「諮詢」最短,以釐清方向及訊息討論為主。

改變沒有炒短線的,可以快速改變人心的可能只有教主,那不在本文討論範圍。

2.不要問成功率多少

不是幸福快樂、永除後患才算成功,未來是多種可能的,心理諮商的結果至少不會停留原地,而是繼續前進。面對改變需要勇氣,面對不可知不確定的未來,需要冒險,心理師會陪你走過,跟成功率無關,不是手術定生死,也沒有無效退費。

3.心理師不是拯救者,是助人者

進入諮商後,把自己丟給心理師:「那你看,這事怎麼喬才好?」是最常出現的通病,心理師不是拯救者或圍事,他不會替你做決定及處理行政,他負他協助的責任,而你也有自己的責任。問事要怎麼喬,擲筊可能比較快。

4.可以中止諮商

如果覺得諮商無法再提供任何幫助,應盡可能說出你自己的疑慮或怒氣,然後和心理師一起尋找合作失敗的原因。有時候,這種方式可以解救諮商困境,重新開始,如果還是不行,就應該確定一個結束諮商的時間點。

三、諮商前可以先預備的

1. 諮商主題:想聊什麼內容

你為什麼想來諮商,什麼事發生讓你覺得怪怪,或者想談什麼主題、如家庭關係、人際模式。你整理的越多,談話越快進入重點,否則心理師只好扮演偵探,先玩猜一猜的遊戲。

2. 諮商目標:想得到什麼成果

針對主題,你希望改善什麼,調整什麼,例如與家人少衝突、在團體裡能言善道;你覺得諮商後可以得到什麼,例如對性格形成多些了解、探索愛情模式。目標越具體越好,便有初始點可以前進。

3. 時間與金錢:預計花多少代價

改變沒有短線,時間就是一種成本;另外是金錢,諮商資源不同費用也不同,有醫院諮商(健保)、社區資源(有些免費,但有次數限制)及自費諮商。最後是面對改變的心理準備,無論變好變壞,改變就是一種壓力。

 

以上就算當事人不問,心理師也是會問的,互相討論確認諮商目標,但若自己先預備好,便可以在初談裡釐清目標及方向,省時省力也省錢。

更簡單一點的說,先整理出自己要什麼,就比較容易找到適合你的心理師。也要記得,你自身的投入與熱情,對於諮商成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。

 

延伸閱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