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她崩潰了。

過去原生家庭及現在感情問題,她長久壓抑的情緒終於轉化為她所不知道的行為:歇斯底里、大吼大叫、槌牆飆罵,有時候躺在床上起不來,有時候喃喃自語要自殺。她不承認生病,對所有評斷她的人有敵意;她不承認需要依靠,卻對周遭朋友討抱,她正在對抗自己所害怕的心結,並且賦予這些行為意義。

後來她被舍監送醫,並建議住院。

DSCN3413.JPG

學校啟動機制,但仍一團混亂,學校正在善後她未來學業及家人照顧議題。

照顧她的室友有三位,是同住兩年的朋友,被學校請來作心理輔導。

學生們被告知,但不知道來作什麼,我也被告知,但不清楚被叫來作什麼,我們在團體輔導室面面相覷,我們對她的後續狀態並不清楚,但LINE的通訊軟體讓我們仍接受她片段式、斷句式的情緒訊息。

目前可確認的是她的室友們遇到了危機。Slaikeu(1984)對危機的定義是:暫時的苦惱和混亂狀態,因無法以習慣的問題解決方式來因應困境。無法處理困境會讓人的身心處於失衡,而心理諮商要作的,是助其重返平衡狀態。我先大略擬了兩個重點:

1.說明:讓室友們對整體狀況有個了解,資訊透明、過程明朗才不易恐慌,另外也支持情緒的正常化反應。

2.指導:引導室友們如何應變,有實際的方法。

更簡單點來說,就是黃龍杰心理師曾提到的要兼具「支持性、教育性、實用性」。這小團體會簡單一些,沒有其他基本生活、經濟及居安問題,主要仍是情緒。我決定將此刻定位為「安心座談」,並先連結我們現場的關係。

一、以學校立場作整體說明:

「事件後,學校會擔心你們,所以請你們來聊聊,另一方面也討論實際的問題,你們之後是否再同住一寢。」

「老師先說明那天送醫的後續…她的身心狀態是某種心理機制(隱喻:她不是突然發瘋且有危險性的),長久壓抑的情緒轉化為她也不知道的行為,這機制轉向自己便走向自傷。她發作時,我們可以怎麼做以避免她因衝動而過度自傷;如果認為超過你能承受的,就找他人幫忙或撥119。」

二、安心座談:

「接著,我要請你們聊聊跟她相處的事件及感受。」讓室友們輪流說一說與她相處的情形,抱怨也好、擔心也好,任其七嘴八舌,說說遇見她發病的情形,其中自己又作了些什麼。

A同學:恐懼

「我看到她拿高腳椅就擔心是不是要做傻事,回宿舍不敢與她面對面,只敢用LINE問她怎麼了,不敢跟她獨處。」A說的時候已經在哭了,關鍵字是「恐懼」。「我曾聽見她大叫、搥牆、罵髒話的聲音,覺得很恐怖,每次回宿舍時都要先確認她是不是在房門後面。」

同理情緒後,我告訴她遭逢此事本就會害怕,這件事會讓你們有什麼情緒,如害怕,在面對重大壓力事件時,那絕對是正常的反應。那麼我們會害怕什麼,每個人害怕的點並不一樣。我也會如此,害怕會告訴我們如何保護自己,是正常反應。我進一步請A細看恐懼內容、一起確認,是否擔心她傷人或自傷,並說明這兩者幾乎不會同時發生。若是自傷傾向,則讓自己稍可放心,冷靜尋求外援。

B同學:矛盾

「我自己覺得還好,她曾跟我們說過是憂鬱症。聽她講感情的事時,她會哭,像小孩。我就是抱著她、安撫。沒什麼害怕,只是會想她怎麼變成這樣。」B聽A講述時偶爾還會大笑,但慢慢地就沈默了。「我睡下舖,有天我早上醒來,突然看見她在瞪我,有點驚嚇,她說太早起想等我醒找我說話…另一次她突然暈眩倒下,不動但有呼吸,我一直叫不醒,最後決定請教官來,結果她動了,實在不知道她是故意還是怎樣?」

B說著說著開始掉淚,我問怎麼了,她說她也不知道。我能感受到B的關鍵字是「矛盾」。矛盾是兩種以上對立性的混雜情感,我試著先問是否也害怕,她說不太是,那麼是否也認為是自己的責任,她說是。好的,其他的就先不問了,可能也與個人經驗相疊,因B顯然也是性格壓抑的人,個別的、複雜的不在此時討論,先緩和「自責」比較共通的情緒。

我說:「這不是你的責任。有時候我們關心她,卻不一定能幫上忙,幫忙也有專業,另外,她的崩潰不是一天造成的,並不是我們少作了什麼所以她發病。先照顧自己,再思考下一步。」我請B先沈澱自己的情緒,若有需要私下可再來找我談。

C同學:旁觀者

「我跟她很不熟,有時我會幫忙,多數都在旁邊看。」C很平靜,雖然也覺得害怕,但自始至終都是旁觀者,因為距離遠、關係遠,也沒碰上事件,反應較不強烈。我對C問了相同問題,但情感沒有反映,暫論關鍵字是「旁觀者」,不往下探究。

三、討論現實

回到現實要討論的問題:「她回來後是否繼續同住?」。不需要有罪惡感,不住仍可以提供不同但比較情願的協助;同住則需要保持適當的界線,以及她又發作時該如何向外求救的標準步驟。

我讓室友們自己討論,我在旁邊觀察與整理,並作初步評估。

我想校方一定也有自己的盤算,我並不能真正代表長官作決定,於是我將討論結果回饋室友們:「知道自己怎麼了,知道可以承受到哪很重要,然後才可以作出你們的結論。之後校方可能還會介入,但至少你們比較知道該怎麼辦了。」

結束聚會時,我一樣重複個別若有需要私下可再來談。

整理:安心座談的重點

1.解釋為什麼來,整體狀況是什麼,今天來要作什麼?

2.以當事人做為現場團體間的連結,讓壓力事件被說出,作情緒宣洩,並隱喻當事人不是突然發瘋且有危險性的。

3.釐清與詮釋情緒的類別,支持情緒正當性,也教育不需自責等心理概念。

4.結束與評估:現場情緒張力未下降的人要後續追蹤。

四、後續追蹤

後來B同學主動來談,被開啟的情緒覺察一旦出口,就會像水壩有破洞一樣,逐漸崩毀,情緒無法再掩藏。

果然B邊談邊哭,一部分是事件引起,一部分是她個人經驗的連結與工作壓力,諮商目標是讓複雜且壓抑的情緒被辨識及釋放,最後則問題解決她的困境。談完後情緒張力下降了,這個追蹤也就完成了。

【創作聲明】

故事主要彰顯某個人性、心理主題及關係情境。分為兩個形式,〈諮商小說〉人物、背景、情節皆為杜撰,強調某些類型、族群及心理機制的議題而編;〈諮商故事〉則以心理師自身經驗為省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