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她聊得很開心,好像找到知音。

然後她說:「乾脆這樣好了,你當我的朋友就好。」

 DSCN7758  

第一次跟案主諮商永遠都印象深刻。學生是自己預約的,表上寫著人際困擾。當時我正屬兼職實習身份,這是第一個案主。坐定後我請她聊聊怎麼了。

她是大一新生,從南部上來,純樸內向,不知如何與班上新潮的北部人相處,進不去小圈子,也不敢主動參加社團。開學至今,都是自己一個人上課,到學校A餐廳點中飯,放學去學校B餐廳吃晚餐,走回宿舍溫習課本,室友們早成群出去逛街玩樂,她看看書報、聽聽廣播,覺得自己孤單。當時網路未發達,要上網PTT得去電腦教室排隊,流程她也不熟悉。

她傾吐寂寞心情,問怎麼交朋友。

我當時很青澀,也只能聽她講。我表示同理的方式是,分享我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,同樣是南部人、同樣是留守宿舍,甚至還分享到有相同的信仰。我其實要鼓勵她,內向也有內向的方式過生活。她聊得很開心,好像找到知音。

我當時相信的理念是,案主會自行決定要說什麼,並在對話中看見與領悟未來,所以就繼續等她接下來想要做什麼、談什麼。

然後她說:「乾脆這樣好了,你當我的朋友就好。」

「不行啦!」我頓了一下,內心卻緊張起來,手揮得有點大。

「諮商是諮商,不能當朋友啦,這也是有規定的。」為了掩飾緊張,接下來我還說了一長串話撫平我們的尷尬,把焦點拉回她的困擾,她大概有跟我爭辯為什麼不行等等的話,但沒太久,我也不記得內容是什麼了。

很明顯她從興奮轉為冷淡,談話也不再有趣,離開時有點失望。

我希望她下次再來,但她果然沒來。

 

這是案主移情而心理師沒有處理好,她想要跟「心理師/我」當朋友以解決問題,然「我」沒有準備好被這樣問,「我」以為自己只是心理師角色,不必有「我」。處理簡單移情較好的方式是,反問為何需要心理師當朋友?藉此討論她想逃避的人際挫折;或者謝謝她的邀請,好好說明諮商關係的特殊性。但除了解釋為移情呢,且若是複雜的移情也不能這樣處理,人與人之間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的。

如果接受督導,我想要審視的是,實習心理師面對移情時的「緊張」是什麼?除了倫理規範的不能逾矩,更重要的是如何與心理師的個人議題相關,這些反移情可能包括:擔心生活被干擾、害怕自己類似的創傷被喚回、對案主的不耐煩以及陷入滿足自己的需要等等。心理師情緒波動後,表面雖然鎮定,內心卻亂了,亂了就不知道怎麼接下去,而案主是會感覺到的,也間接下次不敢再釋放情緒的潛意識。心理師緊張是好的,無情或假裝無情並不是人性,不帶情感的諮商也不算是諮商/關係。

實習心理師的督導與訓練我認為要焦點在情感覺察與自我探索上,從「我這個人」練習去了解案主「你這個人」,然後是「我們這個關係」,特別是情緒,心理師自己要能接納與表達,也才能回饋給案主:「出現什麼都沒關係,我們正是為此而在」。不只是被喜歡的移情,也有憤怒、被攻擊、孤寂、無助、哀傷、痛苦等。情緒才是決定理智該怎麼做的主宰,情緒壓抑或放縱,理智就會跟著做出相對應的行為,身體/生理則是承受者。對情緒的反應能當下面對與討論,也才能帶領案主繼續向前,案主會「不動」十之八九在情緒,心理師會「卡住」也十之八九是情緒,兩個都停滯怎麼前進呢。

往後諮商裡有案主找我/心理師喝咖啡的、表明愛意的、辱罵威脅的,我也能較快坦然接受,將自己的情緒起伏當成現象,以此現象去理解案主到底要表達什麼、在做什麼,而不會太快針對那個現象做二選一(yes or no)的反應,然後此刻的我/心理師又可以做些什麼,針對什麼引導討論。

由Adler及Freud理論延伸出的主張:「在諮商中,所有的問題都是屬於人際關係問題。」、「所有人際關係問題不是跟權力有關,就是跟親密感有關。」〈備註1〉。這些案主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態,都會複製回諮商室裡的關係,也就有了移情,而這是實習心理師學習要去覺察與反思的。「反思」從接納與探索自己的情緒開始,進而做一個會獨立思考的心理師,才能使用「心理師角色」這個「人的工具」〈備註2〉。

 〈備註1〉參考:James P. Carnevale著,呂嘉寧、吳志祥譯,《心理諮商箴言》,心理出版社,2007。

 〈備註2〉可續讀:《諮商信念》自我揭露要帶真情感。http://sn094545.pixnet.net/blog/post/379506100

 

【創作聲明】

故事主要彰顯某個人性、心理主題及關係情境。分為兩個形式,〈諮商小說〉人物、背景、情節皆為杜撰,強調某些類型、族群及心理機制的議題而編;〈諮商故事〉為心理師所經歷的自省或經驗,其中的案主故事做為引導故事,為三年前以上且經過編寫,但若大量使用案主故事,則另會說明〈已徵求案主同意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