諮商長、短期的區分是治療的兩端:

短期性(特殊事件、具體策略、焦點解決、關係調整)VS. 長期性(整體生活、人格改變、關係質地、人生意義)。

minimalistic-composition-scandinavian-style-with-dried-flowers-vase-candles_169016-13102.jpg

第一次諮商(初談intake)會了解案主來的目的、問題與處境。

1.目的:有的案主可能連自己怎麼了都表達不清,因此必須先傾聽、整理及詮釋,才能確定他的需要與可能諮商方向。

2.處境:有的案主雖然議題清楚,但沒時間、經濟因素考量或未下定決心,這也同樣影響如何設計長短期的可能。

3.問題:有時案主遇到很急迫的問題,如焦慮引起的長期失眠,那就必須先針對生理做短期處理,心理的長期性的反倒排在後面。

這三個部分的整體瞭解,才會產生往後諮商是長或短期的準備。

『心理諮詢』:

諮詢是比短期諮商更短的問題整理、歸納與建議。

同樣會針對上述三點作整理,解釋給案主聽,關於他的處境與議題是什麼,讓他有頭緒,會先給一些生活上的建議自己試看看。約略為1~4次。

我個人化的心理諮詢,可見另篇文章:http://sn094545.pixnet.net/blog/post/403503803

一般我會先走完心理諮詢,再與案主討論是否要諮商(需自費),而諮商目標又放在哪比較好。

『短期諮商』:

以現行來說,約略為4~12次。

與案主確定好諮商目標,具體方向。心理師要作的,是陪著如何達到目標的路徑。焦點在How。

目標舉例:

◎我想要某段感情。

◎想改善人際關係:與好友吵架、與父母關係如何解套等等。

◎生涯討論:換工作、轉校。

◎情緒調節:生活壓力大、情緒壓抑、情緒的習慣反應。

故事舉例:

案主因不好意思拒絕別人,屢在工作上被佔便宜,累積的工作壓力、委屈情緒讓他差點得到憂鬱症。短期諮商是抒解情緒、練習表達,整理自我性格優缺點,調整上班時的工作形象,學習被討厭的勇氣,但又保能有自己熱心助人的特色。

DSC_3496

 『長期諮商』:

以現行來說,至少半年以上。通常以「年」為單位,每週或雙週一次。

1.前、中期:探索、詮釋方向,關係建立

在初談裡案主雖然有問題可說,但不是核心議題;案主欠缺自主性,下不了決定,或明顯感受到「沒有自我」,也就決定不了諮商目標。

案主呈現身心失衡狀態,可能是過去創傷,但他自己說不上來。關係裡是失衡模式,得不到想要的,情緒長期失落或無意識的極端行為,但不清楚自己怎麼了。

無法處理情緒,呈現無感、抽離或陷入、無主的表現。任何方法或策略都無效,源自案主過於畏懼、退縮,自我否定而無行動力。

心理師需要對案主系統評估,是What的問題。

2.後期:工作期。認知重構、情緒經驗修正、重新詮釋、面對衝突...

案主涉及「自我重建」、「情緒辨識與表達」、「關係健康依附」、「效能感:工作與成就」。

長期諮商的議題舉例:

◎因壓抑、否定、抽離情緒所產生的議題。如人際疏離、孤單。

◎相反的,陷入情緒導致癱瘓的議題。如依賴過度。

◎人格的議題:自我否定、退縮,憂鬱症或邊緣性人等。

◎常常失眠一直哭,生理反應失常,完全不懂怎麼了。

◎人生意義問題,不知道未來要作什麼,沒有熱情、感受,對生活無感。

長期諮商會有好幾個階段,

(一)諮商關係的建立、依附與考驗。

(二)整體認識案主這個人,包括身、心、靈的層次。認識案主性格、自我了解、外在表現及個人故事;什麼是案主想要的,什麼是隱藏在後的動機。了解案主的生態:原生家庭、居住環境、社會文化及目前狀態,作系統性了解。因為人在環境下,有很多不得不的行為。

(三)如何達成上述「自我重建」、「情緒辨識與表達」、「關係健康依附」、「效能感:工作與成就」的大目標。帶領、引導或指導,讓案主與生活世界接軌,如何作一個有覺察且永遠有主動性的人,如何健康依賴再從中獲取力量也讓自己變成可被別人依賴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理諮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