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常聽人說「她崩潰了」、「我快崩潰」通常指的是快哭了或失控等一時的情緒。

崩潰真正的意涵:壓力遠遠大過「平常表現自己(self)的一套生活模式」,模式一時失去作用或潰散了,情緒及行為以失控方式表達。崩潰是危險的,因為我們潛意識會相信下次自己也會再失能,因而感到恐懼。

早期在社區諮商時,有個案回家後真正崩潰,聽完後我自己也差點自責到崩潰了。

pexels-photo-3601494.jpeg

那個女孩大約25歲吧,被母親跟護士送來,她外型嬌小可愛,中長髮,很素色的衣服,當她坐在我面前時,我才發覺,她像是一具空殼,沒生氣也沒表情。根據護士講的一點點資料,女孩被男友惡意拋棄,失魂落魄在家半年,每天哭,最近較為穩定,穩定就是現在的樣子,不哭不鬧也沒魂。母親希望來談後可以讓她恢復正常生活。我手邊沒其他資料,這也是早期社區諮商的通病:「將病人丟給心理師」,缺乏系統性的整合,所有資料只好自己重新收集起。

女孩不太說話,多數時候是點頭或搖頭,而且有些心不在焉,我只好一直猜可能的情況,但始終無法問到細節,大概知道是初戀,而女孩將全部給他了,愛情過程女孩也說不出。後來放棄詢問,改以較輕鬆的方式談男女交往與失戀,將事件一般化,也用幽默感講了一些笑話,發現女孩還會笑,於是我以為「是一般的失戀」,女孩只是「將情感封閉」。

諮商時間結束,女孩答應下次再來,我也給女孩一項家庭作業:「寫信給前男友。」試著以文字表達,將壓抑的情緒說出,尤其鼓勵說出被拋棄的憤怒。

AMI85_nemurerumorigirl_TP_V.jpg
圖/pakutaso

 

未料,下週女孩未到也聯絡不上,下下週再去電話則已關機,我很納悶,但由於社區個案常常變卦,女孩也非緊急或高風險個案,那時候的衛教是不會去追蹤的(除非有高風險),我想就流失了吧。

一個月後,承辦護士跑來問我那女孩的事,問我那次諮商作了什麼?我反問怎麼了,她說,女孩的母親打電話來罵,說好不容易穩定下來,為什麼諮商完整個人就亂了。女孩回家後不停地寫信,一直寫一直哭、一直寫一直哭,停不下來,接著洗澡時不停地搓洗下體說自己髒,原本要安排她去住院,但後來她就離家找不到人,幾天後被找到時她跟幾個遊民在一起,還亂搞性關係。

我相當震驚,也是這樣才明白那個失戀對女孩來講是嚴重的創傷,而過程可能也不單純,可是當下我沒警覺到。護士問我作了什麼?我下意識也防衛起來,但不敢說謊,除了詢問就是給家庭作業罷了。我想,是家庭作業讓她回想起前男友,繼而引發創傷反應吧,但是我確實也有責任,沒有仔細核對在她無感的面具下所防衛的風險。

護士蠻資深的,她覺得也並非是醫療系統的問題,這是一個無奈,但她走後,我卻一直處在自責裡,原來這才是真的崩潰,女孩的人格主體破碎,做出許多無意識行為削減心理傷害,用自暴自棄來控訴所受的創傷。我自己也差點崩潰,覺得這是自己太不謹慎所導致的後果,算是害了一個人,想彌補也沒機會。

之後「評估」時我都會特別小心,仔細看眼前的這個人,在冷靜/無感的外表下,是否有深藏的情緒創傷或任何不對勁,然後,然後「先看見了這個人,其他的再慢慢說」。

 

【創作聲明】

故事主要彰顯某個人性、心理主題及關係情境。分為兩個形式,〈諮商小說〉人物、背景、情節皆為杜撰,強調某些類型、族群及心理機制的議題而編;〈諮商故事〉為心理師所經歷的自省或經驗,其中的案主故事做為引導故事,為三年前以上且經過編寫,但若大量使用案主故事,則另會說明〈已徵求案主同意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