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仁廷心理師
現為諮商心理師,工作迄今20年餘,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、社福機構、大專校院。主修社會心理學,專長發展心理學、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。經營FB粉絲專頁『社會心理,從他們到我們─林仁廷諮商心理師』

有一種病,叫做「別人覺得你生病」,所以他被叫來了。「非自願」指的是當事人還沒想要進入諮商,除了被帶來,非自願的其他心理狀態是什麼,若能大致瞭解才能從他們的處境一起看待「被帶來的諮商時間內可以作什麼?」

我的目標是「讓他說話,彼此沒有壓力,完成這節諮商體驗」,當然沒有要達成什麼或符合帶他來的那個人的期望,這真的很重要,才能代表心理師立場是不受動搖的,這節諮商只有「你跟我」,有緣認識、說說話、聽聽故事,不要有壓力,心理師也是,不必給自己壓力,作能作且歡喜甘願的事,不要被非自願影響。要不要繼續談或進入諮商,最後只是個邀請,並尊重當事人的選擇。彼此越自在越好,若心理師被非自願者激怒了,就有可能什麼都不作等對方反應,結果浪費了這段時間。

DSCN8605.JPG

「非自願案主」是誰

「非自願」指的是當事人還沒想要進入諮商,除了被帶來,非自願的其他心理狀態是什麼,若能大致瞭解才能從他們的處境一起看待「被帶來的諮商時間內可以作什麼?」,有時候,只是單純邂逅與聊天,投入種子,等待天時,不必一直帶著「改變」的使命感。【相關文章:《初次見面:踏入諮商室的基本類型》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裡面成功的達人是「浩角翔起」,就是電視裡的明星,他們等級很高很受歡迎,浩子很兇,不同於電視形象,不喜歡我們這群弱小的人擋路;阿翔是大明星常有片子拍。一些前輩叫我們選邊,西瓜倚大邊,有一次在圓桌開會,阿翔說要找我拍片,前輩說那代表成功。

2017.jpg

我在RPG的遊戲世界。

我是等級0的。

1.等級0的害怕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一群人被安排躲到比較安全的避難所(房子),沒多久,災害的濃煙越來越多處,宛如龍捲風直立,越來越多越近。我們被通知要離開避難所逃向更遠的地方。

pexels-photo-1446076.jpeg

遠處正有重大災害發生,濃煙竄起。

我們一群人被安排躲到比較安全的避難所(房子),沒多久,災害的濃煙越來越多處,宛如龍捲風直立,越來越多越近。我們被通知要離開避難所逃向更遠的地方。

領隊是一位女士,不是救難隊員,只是被安排負責帶我們逃亡,我們之中有我的家人、老婆婆及一對年輕母子,這些我都認識,另外有些我不認識的。我們坐遊覽車離開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電影《墊底辣妹》裡,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,沙耶加無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,母親都是允許且接受的。沙耶加與好友同歡作樂,化妝打扮、唱歌跳舞,就是她生活的全部。沙耶加雖然被愛,卻不確定自己有何優點,學習有什麼用,人生缺乏目標。

什麼是「父性」心理原則?「父性」簡單來說,是未來式的,是一種有條件的期待,因此會有計畫、秩序及延遲滿足等概念。如果拿來跟母性相對,父性則會顯得嚴格或有限制。因此「父親」與其說是種角色,不如說是代表「父性」的心理原則。「父性」教導與引導孩子走出家庭,走進社會,在人際領域生存,父親在前面帶頭陣與這個世界相處,成為一個榜樣,領著孩子向前。

父親缺席了,或者父性心理缺席了,孩子雖然可以被母愛無限包容,但難以長大,因為沒有人催促他脫離母體,向前邁進成為大人,可能就此成為「媽寶」。梶原千遠在《拒絕長大的男人》書裡說道:『會培養出「什麼都不想做」的男性的家庭,一定是父母雙方都缺乏父性,而且是嚴重缺乏。』

父親也需要被了解,主動和父親和解吧,我們來學沙耶加所做的事:(1)了解父親這個人(2)觀察求證(3)和解不一定需要語言。父親不是天生的,男人在心理學習的路上都是不容易的,如果父親能有機會被了解(或和解),即使笨又頑固的男人,一旦被溫柔對待,有了安全感,他也會開始學習,成為父親,並發揮父性的關鍵性與獨特。

005.jpg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那天她們又在走廊聊天,我在同樓層但不同空間寫資料,她們對話居然清晰地一清二楚在我耳邊。

DSC_0826

我彷彿一直知道,過去離職的A同事在下面的樓層工作。那個樓層是國小,她離職後去哪裡工作。

我並不是真的那麼關心她的事,過去也不熟,但現在替她位置的B同事跟她能說能聊,她們偶爾在那樓層閒聊。我只是旁聽到一點點有關她的事情。那天她們又在走廊聊天,我在同樓層但不同空間寫資料,她們對話居然清晰地一清二楚在我耳邊。

原來,離職A同事跟她先生處不好,可能是婆媳問題(共事時她一直很高傲),一直生不出第二胎。她的黑髮即使去燙了金色捲髮,看起來也像褪色的褐髮,完全是她沒精神的關係。她感覺孤拎,雖然外表專業但沒有說話的對象,她向B同事說了很多生活上的細節與委屈(我沒有記下),但沒有哭只是抱怨,B同事雖然都在聽,但我也明白那也只是社交禮儀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廟裡無神亦無招待人員,但有4種自助修行方式。我見到一些裹著浴巾的民眾來去自如(不是信徒,比較接近觀光客),也有一些當義工的素衣阿婆、阿姨。修行一切都要自己來。第一種方式是「泡澡」。是公共澡堂式的熱水澡,在2F,視野不錯,水算燙。

DSC_0280

(一)

在鬧區附近的森林公園

一群人在排演,我也在其中,互不認識,演什麼不清楚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早期研究情感的心理學家哈洛(Harry Harlow)在1957-1963年以一系列的恆河猴動物實驗肯定了「愛與依附」的重要性,後期他的學生更發現沒有母親的小猴,除了餵奶與毛巾布外,成長過程還需要「接觸、動作及遊玩」三種與愛有關的行為,才能滿足靈長類動物的心理需求,也是社會學習與自我發展的基礎。缺乏動力的孩子背後都會發現他們與父母的連結薄弱,他們在心理上是自己一個人過生活。

20170413.jpg

缺乏動力的孩子怎麼了?

大四的學生來晤談,她壓力大到說不清楚,也不願麻煩別人,實在是走投無路才來試試心理諮商,她說,走進來需要相當大的勇氣。學生在新生入學時碰過一面,有印象,她個性獨立、堅強,認真向學,是領導人物。她知道該怎麼做,卻在畢業之際感到茫然、對未來一點動力也沒有;學生習慣自責,總覺不夠努力,人際關係有問題。她朋友多,但沒有信任的,她生活總是一個人面對,想辦法解決生活大小事,一路上明明還好,卻在畢業前感到洩氣,不知道該為了什麼前進,她出現憂鬱傾向,也想到死亡。說到她的原生家庭,她說父母認為她年輕氣盛、不懂圓融,給的建議不是潑冷水就是批評,她不禁懷疑父母真認識她這個人,在作些什麼嗎?所以即使心情低落,也會向他們求援。

學生的主訴並不清楚,但明顯地喪失動力,對人生興趣缺缺,生活裡每件事都變成壓力了。缺乏動力的孩子近年遽增,有的國高中就沒有活力,生活缺乏目標、早早放棄,有的知道該作什麼卻提不起勁,表現不好更加自責。這些莫名的無心無力是怎麼回事?其實有一個共通點:「孩子在心理上是一個人長大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那是開門暗號,然後我尾隨進入了那黑暗的涵洞。

0503.jpg

我每週會在學校值兩個夜班,很是無趣,但值班時固定會有兩位美女來遞送例行公文,其中一位長的像明星隋棠,雖然並無交集,但勉強可接受這樣的日子。

.

有一晚我去稍遠點的廁所時,剛好看到人事室的L(資深人物,很政治、刻板公務員,我認為他是爛人)在跟資源回收部拿累積的舊自由時報,那是一種暗號,我曾在廁所裡聽過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路上都在趕時間,明明白天很短的展示區,卻在晚上跑好久、好遠。

0502.jpg

跟阿嬤及家人去東京,看日本的古蹟設計。

古蹟展示是仿古的,排列順序分為火車站、廣場、公車及機場四大塊造景,參觀後也就算是看過了。

晚上又經過這裡,我們趕著銜接交通工具,於是往前去搭火車。由於白天來過,是熟悉的地形才對,心想距離不會太遠。沒想到竟要跑步搶搭火車,火車還差點開走,接著在廣場快走趕時間(感覺走了好遠),再轉公車,再跑去機場。一路上都在趕時間,明明白天很短的展示區,卻在晚上跑好久、好遠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一個人向另一個人提起不存在之物,難道真要那麼快地診斷是「思覺失調症」裡的幻覺嗎?

「幻覺」只是一個代罪羔羊或代名詞罷了。

即使是精神病,也有其邏輯原則及情感需求可循,在我們理解幻覺的起源與邏輯後,我覺得,最重要的是:「先關注他的故事」。

03.jpg

他來諮詢精神藥物的影響。因為副作用太多想自行停藥,講著講著就順帶出他的困境與故事。那個挫折從10年前開始,越滾越大,整天膽顫心驚、生活封閉、沒有說話對象…「那個人」便是這樣侵入他的世界。「那個人」處處設陷阱讓他出糗、監聽跟蹤、聯合陌生人找他麻煩。「那個人」只有一個名字,甚至連臉孔都沒有,可悲的是,在他窮苦危急之際,也只想到跟那個人說話,希望借點錢,而那個人毫無憐憫地嘲笑他:「你憑什麼!」。6年前他看免費的心理諮詢,心理師說:「這裡沒辦法處理,你得去大醫院。」,到了醫院,醫生聽到那個人的存在,也馬上開藥。每個人都說他有幻覺、幻聽,每個人都叫他先服藥,穩定了再說,他感覺大家都認為他發瘋,藥效又無效,於是來問我,一個新的心理師,該怎麼辦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