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仁廷心理師
現為諮商心理師,工作迄今20年餘,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、社福機構、大專校院。主修社會心理學,專長發展心理學、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。經營FB粉絲專頁『社會心理,從他們到我們─林仁廷諮商心理師』

他一個人做生意很辛苦,每天備料,一早起來桿麵、包餡、煎包。他賣工人、上班族跟學生,從早賣到晚,在攤子前邊包邊煎邊賣,汗流浹背。每天工作模式都一樣,回家倒頭就睡,他自我安慰,即使辛苦,為了家人也要撐下去。

找錢時他的白手輕觸她纖細手掌,她是他的心靈寄託。

「水煎包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許久沒回家,他才知道家裡負債,也長期被逼還債。

他一肩扛下,跟債主協商,用賣水煎包的盈餘固定還錢,保證不烙跑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個人在旅途中深陷泥沼,本想靠自己爬出去,但一直沒辦法,總是失敗,越陷越深,他待在發臭的氛圍裡自我厭惡。

終於有人經過,是個專業,他向其求援,歷經4個人。

助人是種同在的態度,老實說,無關專業。

「撒瑪利亞人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這個人在旅途中深陷泥沼,本想靠自己爬出去,但一直沒辦法,總是失敗,越陷越深,他待在發臭的氛圍裡自我厭惡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笑話怎麼來的?它讓你本來以為是A,卻在結果被轉向B(而且也說得通),同時知道那是語言遊戲,你不自覺會心一笑,沒有壓力。

引發笑點的心理歷程叫做「認知扭轉」或「認知轉彎(Turn)」。

我個人覺得很棒的人物典範是藝人吳宗憲,多數時候是轉了很多彎又令人好笑的臨場功力,但少數會取笑他人則不太好。看了本文後,可以再確認看看這個笑話的點怎麼製造。

本文同步刊登:關鍵評論網2019.7.14. 活用這幾種「認知扭轉」,你也能輕鬆戳中別人的笑點

best-friends-coffee-shop_329181-8510.jpg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罷工有沒有可能遭濫用?每一件事都有可能被利用與黑暗面,更因此我們都要好好瞭解怎麼回事,不要太快短視近利,不去思考,單純S-R反應(EX:因為被空服員罷工,害我買機票出不了國),近因看起來是空服員,但其實是背後的制度所致才對。

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基準,所有人都在追求制度改善,整體社會才會向上,否則「不爽不要做」的結果,每個人都會淪到高工時領低薪(因為永遠有替代人力在補,老闆永遠不缺人),當社會逐步往下,只有資方獨佔金字塔頂端。

我是已買長榮機票的心理師,我支持罷工,希望社會每個行業都能邁向更合理的工時與報酬,每個行業真的都需要,包括心理師這行。 

20180613_071653.jpg  

我的資方經驗:小組長與兼職員工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此題目是2010年的演講,我稍微再修飾過

前半部是青少年常見心理處境與問題,後半部是輔導策略

誰來做輔導?當時設定了父母角色、輔導老師、電話輔導員等可能人員。

輔導方向是:我們不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嗎?當青少年的「貴人/麥田捕手」,讓他們知道即使走錯也有人陪伴與引導。

投影片1.JPG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自己的寫書規劃:(有興趣者可私下聯絡)

目前較有規劃的主題是:

  1. 《男性成長書》:沒有教的男性成長心理學。
  2. 《諮商輔導實戰書》:一位心理師的實戰與思辯,包括諮商理論的整理、步驟、概念化、案例。適合老師、社工、助人者等相關領域者。

ksenia-makagonova-LuK-MuZ-yf0-unsplash.jpg

《男性成長書》

章節草擬如下: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她是家裡老大,她童年一直沒有感受被愛,並不是說她的父母怎麼了,而是她沒有「家」的感覺。她感覺人生好像就是這樣,學業、職業、責任,一個人生活很悶。

當年齡再大一些,在社會跌跌撞撞也久了,人會興起「回家」的念頭,畢竟跟社會比起來(程度負8),家人關係(程度負5)似乎還好一點(好吧不一定),而且「血緣」是一種信念,期待無條件被接納的關係。可是一回家,與父母的關係還是跟童年一樣,完全沒有變,壓抑、責任、被指責,難得想重新來過,沒想到還是不知道怎辦才好。

『過去不知道怎麼回去,未來不知道怎麼前進,現在不知道怎麼獨處。』憂鬱症不是突然天上掉下來的,是壓抑與無助慢慢累積成的。

 20190205_145245.jpg  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孩子就是這樣,不是講邏輯,而是要任性地感受被愛的感覺,才會安心。

從結果來想像,他一個小小孩要面對如此大的分離恐懼(即使大人覺得沒什麼),真是令人心酸與不捨,他也很辛苦吶。

 20190123_042316.jpg  

輯一:【妹妹的堅持】

我家3歲妹妹,躺床上一直睡不著。我問她怎麼了。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我認同低落的人,多數會向外尋求認同、肯定與評價,即使他把事情都完成、得到前三名、發明創造,他的眼光仍放在「多少人肯定他」來決定。這樣的性格鮮少表達自己意見、想法,甚至難以覺察情緒所在,一來怕給別人麻煩,二來也討厭負面的自己。他們總是優先討好別人,看別人臉色校正自己反應,先懷疑自己做錯哪裡,更甚者,被欺負也不敢吭聲(會先懷疑:我一定做錯了什麼才被欺負!剛好而已)。

這個練習的重點是「說出來」,主要說給當事人自己聽,讓自我回饋的部分能考慮自己內在的聲音。

erik-jan-leusink-HrMD7MngiBE-unsplash.jpg

這篇適用的對象是常常壓抑情緒,覺得自己的意見不重要的人。

自我認同低落的人,多數會向外尋求認同、肯定與評價,即使他把事情都完成、得到前三名、發明創造,他的眼光仍放在「多少人肯定他」來決定。「被肯定」的訊息傳達必須是直接且可證明的,是語言+情感的,光用動作如拍拍肩、微笑或說你很棒(被視為場面話)是不會被收納的。但相對的負面訊息,他人的否定、懷疑、批評卻是任一線索且不需求證他就收納。偏誤的自我回饋,通常把自己認為「有人討厭我」,而不是「多數人喜歡我」或「耶,我把事情弄成功了」。

文章標籤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心理學家費斯汀格(Leon Festinger)在1975年發表《認知失調理論》(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),人們為了拉近信念與現實的落差,想盡各種方式自圓其說,矛盾之處避而不談,滿口牽強解釋,固執己見。費斯汀格當時也混入飛碟社團從旁紀錄,他親眼見證、觀察與研究後,提出推論:一旦宗教團體秉持的信念與現實不符,此時信眾就會改變信仰,因為他們已無計可施,只能採取此種防衛機制--合理化作用,費斯汀格認為「人類並不理性,只是懂得尋找合理解釋」。認知失調理論在團體尤其好發揮,「因為大多數人都這樣想,那就肯定錯不了。」

2019.6.14.刊登於【關鍵評論網】:堅定的韓粉,與心理學上的「認知失調理論」

DSCN9611  

太空船臨時不來了!《認知失調理論》

基慈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,和阿姆斯壯博士相識於某個研究飛碟的社團,直到有天,基慈收到一封極為特殊的信,感應到某種密集強烈的震動,寫下1954年12月21日將會「大西洋海床不斷上升,沿岸陸地將被海水淹沒…法國沉沒、蘇俄變成大海…這一切都是為了淨化人間,重建世界新秩序。」只有相信沙納達這個神秘的發信者才能得救。

文章標籤

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